B肝患者6成停藥1年內復發 台大醫院發現可預測新指標
2020-01-16 11:54
台大醫院研究發現,慢性B型肝炎早期預測復發風險的指標。(記者林惠琴攝)
〔記者林惠琴/台北報導〕國內慢性B型肝炎患者近200萬人,台大醫院研究發現,患者接受治療後,約6成會在停藥1年內復發,但表面抗原定量、CTLA4基因多型性可作為早期預測復發風險的指標,有利於密集追蹤與調整治療策略評估。
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蘇東弘表示,依照流行病學數據推估,國內慢性B型肝炎約170萬至200萬名帶原者,其中約2成、30萬至40萬人可能需要治療,目前約2萬人正在治療中,但健保給付有設條件,每年約有5千至6千人會面臨到需要停用抗病毒藥物的問題。
蘇東弘說明,慢性B型肝炎治療短期目標為使肝功能正常、血清病毒消失、e抗原血清轉換、肝臟內發炎改善,中期則是表面抗原清除,也就是功能性治癒,以及肝纖維化改善,藉此減少肝硬化、肝癌、換肝,甚至是死亡風險。
不過,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劉俊人指出,慢性B型肝炎治療一段時間後,病況改善停用藥物,主要也是希望藉此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,但確實存在復發風險,在復發患者中,可能3、4成需要再次治療,有人一生就如此反覆治療與復發,比C型肝炎療程困難。
蘇東弘指出,該院於2012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案100名患者,治療約3年,並於停藥後追蹤約3年,結果發現停藥後1年內約6成患者病毒復發,並有約3成病毒復發及臨床發炎發作,復發時間在停藥後3至9個月最容易發生,且不同用藥種類的復發時間也有差異。
不過,蘇東弘提到,此研究也發現可以早期預測復發的因子,有助於找出適合停藥的患者,像是表面抗原定量越高,復發機會越高,且患者的細胞免疫調控點CTLA4基因多型性也是指標,建議在停藥後1個月內可密集追蹤相關數據,若有符合相關情形,可經評估依照用藥種類繼續個人化追蹤或調整治療策略。
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高嘉宏強調,目前慢性B型肝炎患者在健保給付用藥支持下,已大幅減少,但由於給付設限,若在有一定大數據觀察的累積與財務考量許可下,或許可再調整相關條件,否則患者病況未能妥善控制,復發需要換肝或其他醫療需求,可能對於健保也是沉重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