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肝臟研究學會(TASL) | 財團法人台灣肝臟研究暨教育基金會(TASLF)

相關訊息
防治C肝 肝臟學會:三策略仍有機會


防治C肝 肝臟學會:三策略仍有機會

台灣推動肝炎防治多年,雖有部分鄉鎮區C肝感染率高於全國平均值4%,但非別無他法。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、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高嘉宏表示,目前台灣本土C肝防治有三策略,包含精準公衛、治療連續性及在地化照護,仍有機會消滅C肝。

高嘉宏日前於2019年亞太肝臟研究學會(APASL)年會發表專題報告,提出現行C肝藥物治療成功率高達97%,提高預算防治肝炎,應視為一種長期投資,更能提升國家發展和競爭力。

據國家C型肝炎旗艦計畫辦公室統計,全台有五鄉鎮為第七級感染盛行率最高的地區,包括苗栗縣苑裡鎮、台中市后里區、雲林縣元長鄉、嘉義縣義竹鄉與高雄市梓官鄉。高嘉宏說,據大型研究及社區流行病學調查估計,台灣C肝須投藥治療者約40萬人,已接受治療患者為20萬,另有20萬潛在患者(如雲嘉南縣市的偏鄉社區)尚未發現,其中30%因輸血造成,20%則來自於共用物品,也成防治關鍵。

只是,台灣訂2025年消滅C肝目標,比世衛組織(WHO)2030年的目標更早,是否可能達成?高嘉宏強調,政府年年增加預算,今年更投入近65億,其中13億來自國發會,顯示根治C肝對台灣整體發展的重要性,只要每年能治療3萬人,就有可行性。

他更提到依現行治療方式,2040年因肝病死亡人數將從13萬人將至7萬人,預計可省下390億的醫療支出。

如何找出C肝患者,高嘉宏說有3策略,包含精準公衛、治療連續性及在地化照護。精準公衛為利用7指標劃定高盛行區(符合4至5項指標)並優先篩檢,以台灣來說,雲嘉南地區C肝盛行率偏高。因據過往經驗,約有25%病人來自於高盛行區,從此開始篩檢,更容易快速找到患者。

治療連續性則是讓診斷、轉介治療、治癒,並透過篩檢,讓尋找新患者的流程不間斷;在地化照顧則據不同地區,配合病人屬性及醫療資源,採因地制宜作法。高嘉宏舉外展門診為例說,偏鄉患者看病不易,醫院與縣市政府合作,讓醫師進駐當地衛生所,提供超音波、抽血檢查等服務,以主動出擊方式讓患者覺得「你都來了,就檢查看看吧」,並以社區的文化、社群、疾病特徵,發展在地化策略,減低患者交通不便等顧慮。

高嘉宏教授於亞太肝臟學會,分享台灣C肝防治的成功經驗。圖/高嘉宏提供

高嘉宏教授於亞太肝臟學會,分享台灣C肝防治的成功經驗。圖/高嘉宏提供